【动物界全系列】软蜡蚧亚科—软蜡蚧族(上):片蜡蚧|体缘|虫体|成虫|幼虫|若虫
发布日期:2025-01-04 15:16 点击次数:148
软蜡蚧亚科—软蜡蚧族(上):片蜡蚧真核生物域动物界真后生动物亚界蜕皮动物总门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新翅下纲半翅目胸喙亚目介壳虫总科〈蚧总科〉介壳虫科〈蚧科〉软蜡蚧亚科软蜡蚧族软蜡蚧族(学名:Coccini)是属于软蜡蚧亚科下的一个族。1.软蜡蚧属软蜡蚧属(学名:Coccus),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蚧科的一个属。(1)形态特征雌成虫:虫体常见有长卵形或不规则卵形,有的种类之虫体左右常不对称。虫体背面稍有硬化,虫体扁平或体背面稍有隆起。触角纤细,一般6—8节,有的种类具9节触角。足细弱,但正常发育,有的种类胫节与跗节愈合。通常胫节与跗节之关节处无硬化片。有的种类也有硬化片。胸气门较小,气门腺路发达,由五孔腺组成。气门刺3根,其中央一根显著长于其他2根。肛板多为三角形,二块肛板靠近而呈不规则的正方形。肛板无盘毛。臀裂较短。管状腺缺或有零星分布的小管状腺在虫体背面不规则分布。背面中线常有厚边的圆盘状孔分布。常有亚缘瘤。多孔腺分布在虫体腹面之腹部。体缘毛顶端或尖锐,或顶端膨大为多分枝而呈锯齿状,或体缘毛微有分叉。虫体背面有小刺不规则分布,而虫体腹面具长短和粗细不同的体毛。雌成虫在产卵期不分泌白色棉状卵囊,将卵直接产于腹下,此时虫体腹面强烈向背面靠近而有一定的空间贮存卵粒。一龄幼虫之虫体一般皆为长椭圆形,触角6节,眼发达,足亦发达。喙1节。胸气门虽小,但气门腺路较发达,气门刺明显存在。该属的建立具有悠久的历史,早期该属所包括的种类是比较广泛的,其属模的确定也有一个历史演革的过程。初期根据Westwood(1840)的意见,将属模定为Coccus ilicis,实际上这种是归入红蚧科Kermococcidae=Kermesidae的红蚧属Kermococcus,显然不是现代软蜡蚧属Coccus概念内的种类。到了1929年Cockerell没有接受Westwood的意见,他在讨论Coccus属的属模时,认定用Coccus cacti为该属的模式种,而该种按现代蚧总科分类系统及属于广义的硕蚧科Margarodidae。以后又变更为Coccus phalaridis;Coccus persicae等做为属的模式种,最后到了1903年Fernald《世界蚧虫目录》问世以后,她确定该属的模式种为Coccus hesperidum,并为同代和以后多数分类学工作者所接受,这样就一直沿用至今,从而确定了软蜡蚧属Coccus的概念,限定了该属的包括种类的范围。(2)分布范围目前全世界软蜡蚧属Coccus包括约90余种分布于各大动物分布区,其中东洋区之印度亚区、马来亚区以及埃塞俄比亚区记载的种类比较丰富,我国有比较正式记载的种类23种,其中有3种近代又归入其他属,其中一种多认为是一同物异名,因此该属我国可有19种是已知的,但这19种中,只有2—3种在全国各地比较常见,其他种类多为局部性分布,有的甚至很难见到了,或因近年来有些种类的产地环境及植被均有变化,可能原来分布的种类已经绝迹了。另外还有的我国已知种类由于记载比较早,原始描述十分简单而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的用语没有科学化,因此使种的特征含糊不清,今天已无法核对,如中华软蜡蚧Coccus sinensis。此种原始记述发表于1852年至今已134年了,用那时对该种的描述特征已无法用来鉴定种类,故现已无法确定该种是什么样子了。又如,迷软蜡蚧Coccus diacopei其记载种采自我国柑橘上,描述粗糙,形态描述不清,现也无法核对。所以该属在确定已知种类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厘订工作。现整饰残缺,将可确定的种类共9种,做以下记述,供鉴定种类时作为参考依据。(3)橘软蜡蚧橘软蜡蚧(学名:Coccus pseudomagnoliarum)是蚧科软蜡蚧属的动物。①形态特征雌成虫:虫体长椭圆形,前端和尾端较钝圆,虫体多左右对称,背面不明显向上隆起,生活的虫体背面常具许多大小不一的黄色斑,或此黄色斑不明显。老熟成虫体多呈褐色。体长约5—7mm,宽约3mm。触角8节,其中第4和5节之长度略等或第5节有时长于第4节。足纤细。胫节与跗节之关节处无硬化片。爪较发达,但爪之下表面无小齿。爪冠毛顶端膨大。气门腺路较窄,通常由双列或不规则双列五孔腺组成。气门刺3根。中央气门刺粗,其顶端稍尖锐,其长度约0.02mm。体缘毛的顶端大部分都无有分叉,体缘毛间的距离约为毛长的0.25—3倍许。臀裂短,其长度常小于其体长的1/4。肛简短,其长度稍小于肛板内缘的长度。肛环具2列肛环孔和8根肛环刺,其中有2根肛环刺较短而细。肛板具4根短的肛板端前毛和3根肛板亚端毛。肛筒缨毛2对,常中央一对肛筒缨毛较细而短。多孔腺7—11孔,其中央孔较圆,主要分布在虫体腹面之腹部。管状腺常观察不到,故一般缺如。虫体背面小刺圆锥形,通常数量较多。体毛分布在虫体腹面。第一龄幼虫之触角带6节。气门刺群也由3根气门刺组成,只是中央气门刺比其旁小气门刺更加长大,其长度约为小气门刺的4倍或接近5倍。肛环常具6根肛环刺。第2龄幼虫触角仍是6节。喙为1节。体缘毛数量加多而显得排列较紧密。②栖息环境寄主:柑橘、安石榴Punica granatum L.及鼠李科Rhamnaceae中的一些植物。另外还在胡桃科Juglandaceae、榆科Ulmaceae、茄科Solanaceae以及桃金娘科Myraceae植物上有发现。③分布范围国内分布:广东(广州)。国外分布:伊朗,土耳其,日本,澳大利亚,美国,欧洲。2.球坚蜡蚧属球坚蜡蚧属(学名:Didesmococcus)是属于蚧科下的一个属。朝鲜球坚蜡蚧(学名:Didesmococcus koreanus)是蚧科球坚蜡蚧属的一种动物,俗称杏虱子,农业害虫。(1)形态特征成虫:雌体近球形,长4.5毫米,宽3.8毫米,高3.5毫米,前、侧面下部凹入,后面近垂直。初期介壳软黄褐色,后期硬化红褐至黑褐色,表面有极薄的蜡粉,背中线两侧各具1纵列不甚规则的小凹点,壳边平削与枝接触处有白蜡粉。交配后渐变球形,长4毫米~5号码,宽5毫米~5毫米,高3毫米~4毫米。雄体长1.5~2毫米,翅展5.5毫米,头胸赤褐,腹部淡黄褐色。触角丝状10节,生黄白短毛。前翅发达白色半透明,后翅特化为平衡棒。性刺基部两侧各具1条白色长蜡丝。尾端交配器针状。卵:椭圆形,长0.3毫米、宽0.2毫米,附有白蜡粉,初白色渐变粉红。若虫:初孵若虫长椭圆形扁平,长0.5毫米,淡褐至粉红色被白粉;触角丝状6节,眼红色;足发达;体背面可见10节,腹面13节,腹末有2个小突起,各生1根长毛。固着后体侧分泌出弯曲的白蜡丝覆盖于体背,不易见至虫体。越冬后雌雄分化,雌体卵圆形,背面隆起呈半球形,淡黄褐色有数条紫黑横纹。雄瘦小椭圆形,背稍隆起。仅雄有蛹。蛹:长1.8毫米赤褐色;腹末有1黄褐色刺状突。茧:长椭圆形灰白半透明,扁平背面略拱,有2条纵沟及数条横脊,末端有1横缝。(2)生活习性卵期7天右右。5月下旬~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初孵若虫分散至枝、叶背为害,落叶前叶上的虫转回枝上。以叶痕雌雄比3:1。雄成虫寿命2天左右,可与数头雌虫交配。未交配的雌虫产的卵亦能孵化。全年4月下旬~5月上中旬为害最盛。(3)危害危害枣、杏、桃、李、梅、樱桃、苹果、梨、榅桲、葡萄。以雌成虫和若虫寄生于枝条上,雌虫球形介壳经常密集累累;寄主因被害而枯死者屡见不鲜。其若虫和雌成虫以其丝状细长的刺吸式口器固着寄主枝条,树干嫩皮部,终生吸取汁液。寄主受害后,轻者生长不良,严重者连续被害2-3年后,树势衰弱,甚至导致死亡,若再引起次生害虫如吉丁虫的危害,以及烟煤病菌的发生,更加速了寄生的死亡。(4)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河南、陕西、宁夏、四川、云南、湖南、江西、山西、江苏、山东、河北、浙江;还发生在日本、朝鲜。3.球蜡蚧属球蜡蚧属(学名:Eulecanium),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一个属。(1)形态特征雌成虫:虫体多为半球形或近于球形。背面高度向上隆起并强烈硬化。腹面富于弹性、膜质。老熟产卵期虫体之腹面常凹形向背面紧靠。触角6—8节。足正常发育,但与虫体相比很小,胫节与跗节之间没有高度硬化,明显可见的硬化斑片或突起,胫节常长于跗节。胸气门发达,气门腺路发达。气门刺一般2—3根,有的种类气门刺与缘刺不易区分。肛环具2列肛环孔和6—10根肛环刺。肛板周围的体壁常有硬化,有的在其硬化部分有网状纹。臀裂较短。五孔腺组成气门腺路。多孔腺分布在虫体腹面。管状腺分布在腹面体缘。虫体背面有简单盘孔分布。体缘毛或呈刺状,或呈毛状,或体缘刺或体缘毛相间分布。虫体背面具小背刺,腹面有长短不一的体毛。有的种类气门刺不明显存在,或存在但很不易区分是该属中许多形态特征中较独特之点,也是在识别种类时常出现问题时的原因。雌成虫产卵于自己身体下面,许多种类的虫体腹面向背面凹陷,并紧贴背面,空出的地方用来贮存卵粒,因此该属种类不分泌卵囊。第一龄幼虫触角常为6节,眼点发达,胸足粗壮,爪之下表面常具小齿。肛环具6根肛环刺和一列肛环孔。气门刺通常3根。(2)长球蜡蚧长球蜡蚧(学名:Eulecanium douglasi),为蜡蚧科球蜡蚧属的一种昆虫。①形态特征雌成虫:虫体前和中部背面强烈向上隆起而呈半球形,尾端向后伸而呈斜坡状,臀裂从背面观明显可见。老熟死亡虫体多为褐色或绿褐色。体长约6.5mm,宽约5mm,高约4.5mm。触角7或8节。胸足较小,后足股节长约0.1mm,爪具小齿。爪冠毛和跗冠毛细,且基本相似。在胸气门和其对应的体缘间分布有稀疏的五孔腺,标明气门腺路的存在,其近体缘腺路终点处可见胸气门刺或2或3根勉强可与体缘刺相区分。体缘刺成列状分布,其刺基部较粗,体缘刺间的距离常比刺的长度还要长2—4倍或更长。肛环具2列肛环孔和6根较粗的长肛环刺及1—2根较细的肛环刺。虫体背面分布有大小不同的盘状小孔,其直径约为0.0045mm,最大的直径可达0.007mm左右。此外体背面还发布有长约0.012—0.015mm长的体背毛。管状腺在虫体腹面集中而形成体缘的管状腺带。多孔腺分布在虫体腹面,尤以腹部数量较多。在触角间可见有比较发达的体毛分布。②生活习性寄主:柳,榛,桦,杨,茑树,花楸,醋栗,桤木,茶镳子,绣线菊。③分布范围国内分布:宁夏,新疆。国外分布:欧洲,俄罗斯远东地区。4.片蜡蚧属片蜡蚧属(学名:Neoplatylecanium),蚧科的一个属。(1)形态特征雌成虫:虫体通常为不规则的长卵形。虫体背面不强烈向上隆起,故使虫体呈扁平状态,虫体边缘无体缘毛或体缘刺。虫体背面分布有不规则的圆形孔。虫体背面不覆盖有白色蜡质粉状或丝状分泌物。胸足非常小胫节与跗节之间连成一线,不能自由活动。触角也很细小共6节。胸气门相对应的靠近虫体边缘处有一特殊的长筒形凹纹。无典型的气门刺。在气门对应长筒形凹内有小刺分布。肛板长形,其侧角为较大的钝角,且角顶钝圆,在肛板外围常有一圈硬化环。产卵期不分泌卵囊。该属很类似软蜡蚧属Coccus和广蜡蚧属Platylecanium,但是该属无体缘毛或体缘刺;气门凹呈长筒状;肛板长条形,其外侧角钝圆;和胸足存在等特征,显然与软蜡蚧属和广蜡蚧属有所不同,这是一类很奇特的蜡蚧科类群。(2)分布范围本属目前已知两种,一种记载于我国台湾,另一种是记载于斯里兰卡的Coccus tripartitus,根据其形态特征应归入本属之内。(3)樟片蜡蚧樟片蜡蚧(学名:Neoplatylecanium cinnamomi)是蚧科片蜡蚧属的一种动物。①形态特征雌成虫:虫体通常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头端稍尖,尾端宽,左右多数个体不对称。虫体背面不向上隆起,使虫体呈扁平型。但虫体背面常强烈硬化。比较典型的该种虫体一般一侧略呈圆形,另一侧体缘较直,虫体中部下方多为虫体最宽部分。虫体长约4.8—5.0mm,体最宽处约4.0mm。生活着的虫体常见呈深褐色。虫体背面可见有沿背中线走向的一条纵脊,此纵脊头端多起源于左右眼斑中间,向尾端一直伸向肛板前的硬化框前,并且此纵脊常在胸背部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在虫体背面还可见有不明显的,或不很规则分布在虫体两侧的5条横脊。眼斑常不在头端边缘分布,而是远离虫体之体缘。口器较小。触角短小而细共6节,触角长约0.23mm。触角基部较粗,越向顶端越细。整个触角长稍短于胸足长。每一触角节上均有刺毛着生。触角基节之宽大于长,比第2节触角短,第2节触角之长与宽几乎相同,第3节触角最长,其长约为其宽的2.7倍,其他各节触角均长大于宽并均短于第3节。胸气门较小,前胸气门和后胸气门同样大小。胸气门腺路正常发育由五孔腺组成,从气门开口一直伸向虫体之体缘气门刺凹。气门刺凹陷小,周围硬化而形成类似筒状的结构,内有8—10大小不同的粗刺,并且这些小刺常排成2列或不规则的2群分布。胸足很细小,有时后足稍长些。胸足基节宽,股节稍有膨大,胫节细,胫节与跗节的分界线有时很不清楚。爪特别小。跗冠毛细,爪冠毛粗,且顶端均膨大。肛板长型且较狭窄,其外侧的侧角是很大的钝角,而角顶又十分钝圆。肛板的长度约为其宽度的2.8倍。在肛板外围有硬化体壁呈马蹄状围绕。肛环小,有发达的肛环刺。虫体一般薄而平,体缘光滑,无体缘毛或体缘刺。特别是老熟的虫体背面常有不规则圆斑分布在整个背面上,并且在体缘的圆斑更为丰富,此圆斑有大有小,分布也不均匀有密有稀,或集聚成群状,或圆斑间有较大的空隙。该种无多孔腺和管状腺,前阴毛只1对或完全缺如乃是很独特的特征。最原始描述对泌蜡腺的是否存在没有明确的叙述。后在1983年由Charles chia-chu Tao先生的研究中再次得到证实。②分布范围中国台湾。【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